近期,由于雨水丰沛,野生蘑菇开始蓬勃生长,令人欢喜令人忧。近年来各地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屡有发生,造成市民误食中毒,给健康带来了严重伤害。我国是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之一,如人们熟知的蘑菇、香菇、草菇、杏鲍菇、银耳、木耳、猴头菇、竹蓀、金针菇、松茸(松口磨)、口蘑、红菇与灵芝、白灵菇、牛肝菌,以及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食用菌,如从正规市场或渠道所获,且质量未发生变异食用是有益的。
自然界的野生毒菌很多,有文献称世界范围内达千种以上,我国至少达500种以上,已经怀疑有毒的达421种,隶属于39科、112属,已知的毒菌毒素达30多种,亦有认定毒菌为200余种。在《中国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中,明确标识的有毒菌即有52种,如秋生盔孢伞、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绿帽菌、毒蝇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等等。
(资料图片)
秋生盔孢伞
褐鳞环柄菇
白毒伞
绿帽菌
鹿花菌
包脚黑褶伞
为防止市民误食野生毒蘑菇而引起中毒事件发生,西昌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和西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风险提示:消费者切勿采集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食用野生食用菌,请在正规渠道购买食用菌。
可食用蘑菇要彻底煮熟后食用
对于可食用的蘑菇,在未经煮熟前不可食用,因为许多食用蘑菇含有刺激性或有毒物质,经彻底煮熟后才可破坏这些物质。消费者在食用可食菌类时请煮熟后再吃。
有毒蘑菇即使煮熟也不可食用
新鲜毒蘑菇和煮熟后的毒蘑菇均不可食用,因为毒蘑菇毒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耐高温、耐干燥、耐酸碱,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其毒性。
毒蘑菇中毒后的反应和处置
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黄疸、脏器损害等症状,严重者可死亡。食用毒蘑菇中毒后,往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中毒者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农村自办宴席、建筑工地食堂等消费者集中区域不要在食材中使用未经识别的野生蘑菇,以防群体性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来源:西昌市市场监管局)
编辑:孙家钰 校对:张可 审核:申涵兮
标签: